掘進工作面安全生產(chǎn)標準化管理實施規(guī)范
一、掘進巷道工程質(zhì)量驗收標準
(一)巷道成型驗收規(guī)范
1.巷道成型:巷道頂幫成光滑平面,不應有明顯凹凸,凹凸不得大于50mm;兩墻平直與底板夾角90°,不得留托根。
2.巷道凈寬誤差要求:中線至任一幫誤差0-100mm。
3.巷道凈高誤差要求:腰線至頂、底板誤差0-100mm,無腰線量全高-50-200mm。
4.巷道坡度:偏差不得超過±1‰。巷道施工保證頂板平整,巷道施工坡度變化及巷道交叉、貫通時,頂板不得出現(xiàn)臺階。
(二)錨桿施工質(zhì)量
1.嚴格控制鉆孔深度,鉆孔深度誤差范圍0-+50mm。
2.矩形巷道頂部及拱形巷道拱基線以上每根錨桿使用2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樹脂錨固劑,矩形巷道幫部及拱形巷道拱基線以下每根錨桿使用1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樹脂錨固劑。
3.外露長度:錨桿外露絲露出螺母長度10-50mm。
4.間排距:保證巷道支護成排成行,間排距誤差范圍±100mm,不得連續(xù)三根超過間排距,否則按照五花布置補打錨桿。
5.安裝角度:錨桿應垂直于煤巖面,錨桿托板應緊壓網(wǎng)片貼緊煤巖面,保證錨桿及錨索一條線,托板方向一致,橫向水平放置,錨桿打設角度誤差范圍±15°。
6.預緊力:不低于300N·m。
7.錨固力:不低于100KN。
8.兩幫底腳錨桿距巷道底板距離不得超過300mm。
(三)錨索施工質(zhì)量
1.嚴格控制鉆孔深度,鉆孔深度誤差范圍0-+50mm。
2.每根φ21.8×7100mm錨索使用2支MSK2335和3支MSZ2335樹脂錨固劑,每根φ21.8×3500mm錨索使用2支MSK2335和2支MSZ2335樹脂錨固劑,每根φ28.6×7100mm錨索使用1支MSK2850和2支MSZ2850樹脂錨固劑,每根φ28.6×3500mm錨索使用1支MSK2850和1支MSZ2850樹脂錨固劑。
3.外露長度:露出鎖具長度200mm,允許誤差范圍±50mm。
4.間排距:保證巷道支護成排成行,間排距誤差范圍±100mm,不得連續(xù)兩排超過間排距。
5.導向環(huán):φ21.8錨索必須使用導向環(huán)。
6.安裝角度:應垂直于煤巖面,托板應緊壓網(wǎng)片貼緊煤巖面,保證錨桿及錨索一條線,托板方向一致,橫向水平放置,錨索打設角度誤差不超過±5°。
7.預緊力:φ21.8錨索不低于250KN,φ28.6錨索不低于300KN。
8.錨固力:不低于200KN。
(四)網(wǎng)片敷設及聯(lián)網(wǎng)質(zhì)量
1.網(wǎng)片應緊貼煤巖面,鋼帶、網(wǎng)片長邊沿巷道橫向布置,不得歪斜,網(wǎng)片壓茬長度不小于80mm。
2.聯(lián)網(wǎng)方式為雙排聯(lián)網(wǎng),采用14#鐵絲綁扎擰緊不低于2扣,同側綁扎不下于160mm。幫部網(wǎng)底部須呈一條線,不得參差不齊。
(五)架棚質(zhì)量
1.棚梁間距不超過設計值50mm,梁水平度不大于40mm,支架梁扭矩不大于50mm。
2.立柱斜度不大于1°,水平巷道支架前傾后仰不大于1°,傾斜巷道每增加5°-8°支架迎山角增加1°。
3.柱窩深度不小于設計值,撐(或拉)桿、墊板、背板的位置、數(shù)量、安設形式符合設計要求,撐(或拉)桿角度與巷道設計坡度一致。
(六)噴漿質(zhì)量
正常支護段,噴層厚度不低于設計值的90%;架棚支護段,僅進行噴漿封閉圍巖,噴層厚度不超過5cm?,F(xiàn)場每25m打一組觀測孔,一組觀測孔至少3個且均勻布置。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≤50mm,噴層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,基礎深度不低于設計值的90%。噴砼巷道掛五根線噴漿,即兩幫各兩根線,弧頂一根線,保證噴漿后巷道表面平順,斷面符合設計要求。
(七)支護編碼
1.施工區(qū)隊應做好支護編碼工作,定時間、定地點、定人員對掘進工作面支護工程質(zhì)量進行確認,并將編碼、支護質(zhì)量自查情況、施工人員記錄在工程質(zhì)量自檢記錄上。
2.半圓拱巷道:錨桿按排編碼,編碼至每排中間錨桿位置,編碼為“排數(shù)+班長姓名”,每根錨桿按“排數(shù)+順序”記錄;錨索按根編碼,編碼為“數(shù)字+班長姓名”。
3.矩形順槽巷道:“錨桿+幫錨索”按排編碼,編碼至鋼帶右側第2-3根錨桿中部,編碼為“排數(shù)+班長姓名”;頂部錨索按根編碼,編碼為“數(shù)字+班長姓名”。
4.起吊點(錨桿、錨索)支護按根編碼,編碼為“數(shù)字+班長姓名”。
5.編碼顏色為白色,字體130號黑體加粗,編碼每月更新一次。
(八)混凝土地坪施工質(zhì)量
1.嚴格按照生產(chǎn)技術管理部施工通知要求作業(yè),地坪施工位置,施工工藝、地坪厚度和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要求。
2.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巷道腰線將底板起底到位,腰線必須平緩,10米范圍內(nèi)誤差不得大于100mm。底板平整、不留浮渣,起底完后由生產(chǎn)技術管理部驗收后方可施工地坪。
3.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留設水溝,水溝內(nèi)沿距巷幫100mm;水溝沿巷道延伸方向必須平直,10米范圍內(nèi)誤差不得大于10mm,抹面光滑。水溝跨聯(lián)巷交叉口時留暗水溝壓鋼管,確保聯(lián)巷會車不受影響。
4.澆筑地坪前準備好地坪施工臺賬、振動器、木抹子、水平尺和其它與施工地坪有關工器具。
5.澆筑地坪時嚴格按照腰線進行施工,確保、地坪水溝有自然流水坡度。
6.混合料配合比必須符合強度要求,澆筑時將混合料攪拌均勻,混凝土必須振動至泛漿,每班地坪接茬處平滑不留凹坑,無明顯過渡。
7.當班對已施工的地坪表面收平,確保表面平滑,無凹坑;2㎡范圍內(nèi)地坪表面高差不超過10mm。
8.地坪表面非水溝側比水溝側高50mm,確保巷道內(nèi)水自流至水溝內(nèi),巷道無積水。
巷道坡度大于5°時地坪表面必須留設防滑紋,防滑紋垂直于巷道延伸方向,平行布置,間距為150mm,防滑
一、觀測對象
巷道圍巖表面及深部位移,頂板完好性,兩幫圍巖破碎情況,工作面支護質(zhì)量及底板壓力情況。
二、觀測內(nèi)容
掘進工作面巷道的頂、底板移近量和兩幫移近量,頂板下沉、底鼓、兩幫位移(收縮)情況。
三、觀測方法
(一)巷道收斂變形監(jiān)測
1.測站設置
(1)均勻布點:地質(zhì)條件正常、無明顯礦壓顯現(xiàn)時,每間隔100m設置一處,與頂板離層儀應成組布置,布置在同一處。
(2)隨機布點:通過斷層時,在斷層面及斷層面前后30m處各設置一處;過頂板破碎帶、淋水帶、應力集中區(qū)、過斷層時,根據(jù)現(xiàn)場實際每間隔10~30m設置一處。
2.測站布置要求:
測站采用“十”字布點法安設表面位移監(jiān)測斷面;每個測站安設兩個監(jiān)測斷面,監(jiān)測斷面間距應不大于兩排錨桿距離,測點應安設牢固。在頂板中部垂直方向和兩幫中部水平方向施工三個Φ32mm、深200mm的孔,將Φ29mm、長200mm的
*免責聲明:本官網(wǎng)所載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讀者不應單純接受官網(wǎng)信息而取代自身獨立判斷,應自主做出決策并自行承擔風險。本官網(wǎng)不對任何因使用本官網(wǎng)所載內(nèi)容所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。